【私募股權 vs 私募基金 vs 公募基金】一文詳細比較

私募股權與私募基金有何分別?一文讓你了解清楚
不同科技平台的出現令不少另類投資的入場門檻變低,包括一般大眾過去難以接觸的「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主要投資有潛力的私募股權的私募股權基金與私募基金及公募基金不同,而且相比其他投資有一定優勢。想知道更多有關私募股權及私募股權基金的資料嗎?Altive 將為你解答私募股權的定義、入場門檻、分類、風險及其他相關資訊。

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
資金來源: 非公開募集
發行對象: 企業投資者或超高淨值人士
資金投資: 主要為私募股權
投資者數: 有限制
收取費用: 除固定管理費外,一般還有經理人的業績報酬費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
資金來源: 非公開募集
發行對象: 企業投資者或超高淨值人士
資金投資: 公開/私人公司股權
投資者數: 有限制
收取費用: 除固定管理費外,一般還有經理人的業績報酬費
公募基金(Publicly Offered Fund)
資金來源: 公開募集
發行對象: 無限制
資金投資: 主要為上市公司股權
投資者數: 無限制
收取費用:固定管理費

私募股權是什麼?
私募股權是指未上市公司的股份,因此不會在交易所內報價及進行交易。由於未上市的公司無法公開向大眾籌集資金,因此會以非公開形式向特定少數人籌集資金,主要對象為企業投資者,或超高資產人士。
私募股權的特點
一般上市公司的股票會因大市氣氛及環境因素影響回報,但這些因素對私募股權的影響不大,因此令私募股權價格波動相對較小。另外,由於私募股權不如上市公司股票般,要每季向投資者交代季度盈利的壓力,因此更能夠著重長線投資,以耐心換取更為可觀的回報。
資料來源:BlackRock
私募股權基金的分類
「私募股權基金」是「私募基金」的其中一種,是指以非公開形式籌集資而主要投資於私募股權的基金,當中再細分為以不同成長階級的私募股權為目標的基金類型,如創投基金、成長資本等。
1. 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以投資於種子期或成長期等位於早期階段初創企業為目標的基金。基金於投資期間會對企業提供資金及諮詢服務,令企業可以持續發展。投資初創企業的風險很高,但可能獲取豐厚的回報,因此仍然吸引不少投資者。
2. 成長資本(Growth Capital)
以投資於成長期、擴張期等階段的企業為目標的基金。這些時期的企業已經擁有能夠產生一定收益的商業模式,風險可控之餘亦有可觀回報。一般的基金投資預期可以在2至3年內取得4至6倍的回報。
3. 收購基金(Buy-Out Fund)
主要目標為併購企業以獲得該企業的控制權,然後以重組改造的方法提高估值,改造期間更可能會更換管理層。基金在改造成功之後,會將股權出售獲利。基金常見的併購的方法包括「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 或「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s)。
4. 夾層基金(Mezzanine Fund)
夾層基金主要投資於已經完成初步股權融資的公司,投資方式包括債權及股權投資,當中債權的投資方式通常包括認股證。由於風險及收益和在財務報表上的地位都處於股權及優先債權之間,夾層基金亦都因而得名。
夾層基金一般不會追求控股權,而是傾向盡快離場。當企業在兩輪融資之間,或正處於上市前最後階段,出現資金青黃不接的時候,夾層基金就會出現提供資金,並在企業進入新發展期之後離開。
5. 重振基金(Turnaround/Restructuring Fund)
重振基金以投資於面臨困境但仍具長期市場生存能力的公司為目的,投資的企業多屬於傳統行業。基金以收購股份的方式介入經營,協助企業重新發展,其後出售股權退場。重振基金的投資對象不限於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亦都可以是投資對象。
6. Pre IPO
這類資本主要投資於上市前階段,或預期可以達到上市水平的企業,基金會於上市後在市場上出售股票退場。此種投資方式風險小,收回成本的時間較短,如果股票得到投資者追捧就可以享有較高回報。
Pre IPO投資者可以分為投資銀行型投資基金及戰略型投資基金,其中投行型基金可以為企業IPO提供直接幫助,其身份亦都等同為企業背書,提高在公開市場上其他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有利IPO。至於戰略型投資基金則會為企業提供各種支援,包括管理、客戶及技術等,幫助企業在上市前建立企業管治架構,或是提供財務諮詢。
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階段
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階段可以分成3個階段,包括「投入資本」、「提取款項」及「分派」:
1.投入資本
私募股權的投資者在這個階段需要簽署有法律效力的協議,然後在指定時間內向基金支付定額資本,指定時間通常為3至5年內
2.提取款項
如果基金經理發現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時,就會動用基金投資者早前存入的資本。基金經理通常會於動用資本前約5至15日通知投資者。
3.分派
當基金經理以不同方法退出投資後,私募股權投資者就可以獲得分派。一般而言,分派會以現金方式支付,但有時亦可以用於抵消未來需要提取的款項。
資料來源:BlackRock
私募股權的風險
所有投資都會涉及風險,私募股權亦不例外,以下是一些投資私募股權時,投資者可能需要承受的風險:
1. 價值評估
私募股權的價值不像上市公司價值一樣公開透明,一般來說只能基於對投資項目的價值作出評估,一旦投資項目的估值過高就會令投資收益率下跌。加上私募股權流動性較低、現金流不確定、投資成本高等,投資項目的估值高低亦都變得更為關鍵。
2. 退出過程
私募股權基金不能透過公開市場交易,退場機制包括:私募二級市場買賣、IPO 上市、收購、併購等;而共同基金及對沖基金則可以較很容易地於在公開市場上找到買家進行買賣。
資料來源:MBA智庫

私募基金是什麼?
私募基金是針對較少數投資者,為了私下募集資金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本而成立的投資基金。
香港現時是亞洲第二大的私募基金市場,截至2021年,所管理的基金總額高達1,730億美元,規模僅次於內地。香港政府近年及未來亦積極推動私募基金於香港的發展,包括:
- 立法會於去年4月通過條例,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即與投資表現掛鈎的積效分成,提供利得稅及薪俸稅寬免。
- 特區政府於2020年8月引入有限合夥基金制度,在8個月內吸引超過200個基金註冊。上述《條例草案》通過之後,
- 特區政府未來亦會推出制度及措施,吸引更多海在基金搬遷到香港落戶。
私募基金的分類
私人共同基金(Mutual Fund)
透過私募方式集合投資者的資產,並投資於各類金融商品。舉例來說,如朋友間有興趣投資股票市場,便可集合大家的資金作共同投資。常見如投資公司集合多人的資金進行投資亦是屬於私人共同基金。
避險基金/對沖基金(Hedge Fund)
透過私募方式,利用衍生性金融產品(如期貨或期權等)對相關的不同股票進行對沖交易。要注意的是這種基金與避險或對沖沒有必然關係,而且交易上幾乎沒有限制,投資表現隨時大上大落。
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
透過私募方式集合投資者的資產,並投資於私人公司股權的基金。
資料來源:rich01、Investor.gov
私募基金的門檻
由於私募基金只能透過私下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因此其投資門檻通常較高:
- 必須具有專業投資者 (Professional Investor) 資格
- 入場金額最少100萬美元
- 部分基金設有資金鎖定年期,如5至7年後方可離場
資料來源:hkej、wavechow.com

私募基金的優點
迎合不同客戶的投資需求
由於私募基金的投資目標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需求而度身訂造,所以能夠迎合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投資限制少 、監管較寬鬆
有別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投資種類、比例、投資與基金類型的匹配上均無嚴格限制,投資限制可由協議約定。另外,現時政府並沒就私募基金推行嚴格監管措施,因此私募基金能更靈活地運作,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投資商品種類多元化
私募基金的主要產品及策略涵蓋了股票、債券、期貨等,策略操作更多樣化,比一般公募基金更能迎合不同資產客戶的投資需求。
保密性佳
私募基金對信息披露的要求非常低,無需向大眾公開投資目標、投資組合等信息,擁有極高保密性。
資料來源:rich01
私募基金的缺點
透明度較低
私募基金的高保密性,大大減低其受市場追蹤的可能性,令投資者難以追蹤基金經理人的過去績效。因此,投資者在事前應花時間就私募基金的策略、經理人資歷進行研究。
無法確認基金合約真實性
由於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需要經過一定的渠道,令投資者無法確認合約的真實性。
風險較高
私募基金一般只會私下銷售,不會在公開管道宣傳,投資者難以確認基金合約的真實性。
流動性問題
非公開交易市場較難尋找買家,容易出現流動性問題,投資者未必能輕鬆套現離場。

公募基金是什麼?
公募基金與上述提到的私募股權及私募基金不同,不但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監管,而且會向不特定的投資者募集資金。公募基金受到嚴格的法例監管,需要滿足資訊披露、利潤分配、營運限制等要求。
公募基金的目的是以公開的手段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然後將資金主要用於投資證券。公募基金由基金經理人管理,成功募集大眾的資金之後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投資例如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其他金融資產。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2020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截至2020年,香港的公募基金業務已經超過9萬億港元。
資料來源:hket、永豐銀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Altive 安投:踏出投資私募股權的第一步
Altive 安投是一站式另類投資平台,旨在為高淨值資產專業投資者從眾多選項中,搜索、精選、管理適合的頂級投資產品。
私募市場傳統上只有機構投資者可以參與,但 Altive 安投利用科技,降低了私募市場的入場門檻,將其產品帶到零售領域,令專業投資者(PI)都可以參與提資。
有別於其他平台,Atlive 安投所提供的產品更全面,不只資產類別多元,包括上市前獨角獸、私募股權、私募信貸、私募房地產信託基金,而且覆蓋全球不同市場,方便投資者選擇到合適的產品。除此之外,Atlive 安投與兩大行業巨頭合作,投資者資金交由星展銀行託管,電子平台則由亞馬遜雲端伺服器所支援,加上於香港、上海、新加坡及澳洲均設有辦事處,投資體驗自然更安全、更可靠。
你也有興趣投資私募基金嗎?歡迎建立你的Altive 安投賬戶或聯絡我們進行查詢,我們的專業服務團隊將非常樂意解答你的問題。